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漫谈 > 古徽州的“新安四宝”

古徽州的“新安四宝”

2011年04月18日 13:38:34 来源:黄山市文峰学校 访问量:1491

        笔、墨、纸、砚有“文房四宝”之美称。原产于古徽州的“澄心堂纸”、“李廷珪墨”、“汪伯立笔”和“歙砚”是我国著名的文房四宝,又称“新安四宝”。在古代属“文房四宝”中的贡品,时名冠天下。

        徽州,古为新安郡(现黄山市),笔墨纸砚的制作历史十分悠久,在徽文化中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       “汪伯立笔”又称“徽笔”,是歙县人汪伯立所制,时堪称一绝。据《新安志》记载:北宋年间,汪伯立在歙州府治创办四宝俱产的“四宝堂”,尤以毛笔著称于世。其笔选料精细,制作精美,命名精巧,并以黄山风景、名山胜水、古迹命名。“笔之所贵者在毫”,其笔毫精工巧制,用优质兔毛、羊须、鼠须、狼尾、狐毛、胎发等原料“千毛选一毫”。笔头呈葫芦式锋尖锥状,毛色光润,浑圆壮实,美观挺拔。特点是:尖、圆、齐、健,并有硬毫、软毫、兼毫之分,笔管质地又有水竹、斑竹、紫檀、檀香木、髹漆、螺细、玉、瓷等之别。尤以套笔用料十分考究,使用景德镇特窑专制的青花白底纹瓷笔杆,达到了徽笔制作的最高水平。“澄心堂纸”即“徽纸”。是南唐时产于古徽州地区的宣纸。其肤如卵膜,坚洁如玉,细薄光润,冠于一时,并有“千年寿纸,艺林瑰宝”之称。制造主要原料是龙须草,“于长船中以浸之,于是以大薰笼周而焐之,不上于墙壁也”。据《徽州府志》记载:黟歙间多良“纸”,有澄心之号。早在南唐李后主就极力推崇这种纸,并建堂藏之,故名曰:澄心堂纸。澄心堂纸纸质极精,细薄光润,首尾匀薄如一,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等地。宋代的大书法家苏东坡与“澄心堂纸”结下了“翰墨因缘”后成佳话;宋文学家梅尧臣从欧阳修处获赠二枚“澄心堂纸”大喜赋诗赞曰:“昨朝人自东郡来,古纸两轴缄滕开。滑如春冰密如茧,把玩惊喜心徘徊”;明朝的书法家董其昌得澄心堂纸时感慨地说:“此纸不敢书。”“歙砚”,驰名于唐代,宋代为大发展时期。“歙砚”砚石采自今江西婺源龙尾山(时属徽州辖区)其石质坚韧,纹理缜密,制出的龙尾古砚抚之若肤、呵之水出、磨之无声、涤之易净、发墨益毫。加上镌工巧绝精妙的雕刻而冠天下。在南唐时期,地方官吏将歙砚作为贡品进献宫廷大受宠遇。后主李煜认为“歙砚”是“天下之冠”极为推崇,并在歙州设置了“砚务官”专门搜求美石为御府制砚,时歙砚遂盛行。        “李廷珪墨”,即“徽墨”,是指以徽州郡邑为中心所产墨的统称。唐代末期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逃到江南歙州,重操制墨旧业。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,廷珪任墨务官,并得到“赐给国姓”奖励,奚氏一变为李姓。李廷珪制出的墨“丰肌腻理、光泽如漆”,称“李墨”,时有“黄金易得,李墨难求”之说。李墨就是后来举世独尊,雄踞天下的著名“徽墨”。

        今天,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,黄山市经过深入挖掘,遂使部分淹没已久的古徽州“新安四宝”工艺重放异彩,彰显出了徽文化的厚重和瑰丽,时今在中华大地上独领风骚,闻名遐迩。

 

编辑:金长虹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黄山文峰学校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龙井三路99号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